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处的我国西部地区曾经有过领先于世界文明的辉煌,曾出现了周、秦、汉、唐连续上千年的繁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的作用,古代不发达生产力在沿海的东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在大海和东部地区的水乡泽国的条件和环境中,很难创造出支撑经济发展的通畅的、大规模的“物流”条件。但是,那个时候的生产力水平却能创造出在陆地上驰骋各种驮运工具及车辆的物流方式。也就是说,和现在不同,那个时候西部地区具有和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物流条件,支持了千百年古代文明的发展,对此简述如下:
西周时期。我国广大地区已经建成了“路、道、途、畛、径”等五种物流运行所依托的道路,拿现代人的说法,可以说这是分层次的、不同水平的道路网络体系所构筑的物流平台。这种不同水平的道路,最高标准可以通行三辆马车,最低标准也能够保证牛、马的驮运方式通行。再往前追述,我们已经很难找到能够归纳成系统的、完整的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但是,既使在今天,再低水平的道路网络体系的形成也不会是一日之功吧!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这方面的实践在周朝之前早已有之。
秦朝时期。作为物流基础的道路条件实际上有了“质”的飞跃,道路不仅进一步扩展,而且能够支持当时条件下的“快速”,那就是那个时候就形成的遍布“天下”的、可供“畅行”的“驰道”。
唐朝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商贸主要对象的贩运、物流网络——“丝绸之路”,就是在那个期间开始逐渐形成的。到了盛唐时期。以西部为中心的物流基础网络条件,已经不仅仅是“道路”,而且还有称之为“驿站”的物流“结点”也大量出现。后人对这种格局的形容是“行有车马,止有驿馆”。这实际上已经是完善的由线路和结点所构筑的早期的物流网络系统。我们有一些数据可以从当时的数量和规模上来证实这种系统在当时的水平:那时仅作为网络结点的驿站,全国便有官驿1639所,驿站人员在5万人以上,要知道那是在一千多年以前,既使在今天,这也是不小的规模了!
商周时期的有代表性的“陇坂道”,秦汉时期遍布天下的“驰道”,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便是当时物流先行作用的写照。
近代经济重心向东部转移,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先行官”物流的带动和支持,是产业革命之后的近代、现代生产力有效地构筑了海上物流大通道,从而使沿海及东部地区物流条件大大超越了西部地区。
历史启示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和有效的物流联系在一起的,那是基础和先行,没有良好的物流条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当然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必须先行。